商圈就像寶盒,打開盡是珍貴的地方百景—— 從「spot! spot! 走遊圈」啟程,重塑商圈脈動新體驗
- 對黑生起司的設計總監陳如薇(左)和執行長楊志偉(右)來說,「spot! spot! 走遊圈」的策展過程給了他們許多特殊的體驗。不只是彰化的人情味與美味,另外還有小西商圈獨特的DNA與走遊體驗,也是他們希望放在展中,提醒與觀者觀者不要錯過的核心。
談到彰化市區,小西商圈絕對是靈魂核心,也是在地人記憶中的珍貴風景
清朝時期彰化城還在的時候,這裡是連著西門通往北門的捷徑,隨著火車站的興建,鐵路運輸便利讓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聚集了成衣、布料、旅社和酒樓等商家,形成熱鬧非凡的市集景象,也形成了小西商圈的輪廓與樣態。經歷時代更迭與交通變遷,小西商圈的風景也有改變;某些產業式微淘汰,但老字號小吃店與老建築仍隨處可見,也有許多青年返鄉進駐,為這裡注入新活力。老靈魂新轉身,這些改變讓當代的小西商圈融合了人文歷史與不同世代生活風格的景致。
近年的小西商圈也有許多變化——去年由嶼人設計工作室所打造的「小西伴線」,即是商圈品牌塑造計畫之一,團隊為強化地方與彰化的記憶點,將「小西」加上彰化老地名「半線」,並將「半」字加入「人」字旁、「手」字旁,以「伴線」、「拌線」表達小西不僅是商業街,更有著巷弄鄰里生活的特色,是以人情味為本、還有美食及好手藝的地方性概念。「線」的概念簡單好應用,勾勒出小西當地知名歷史建物高賓閣、代表美食的叉子湯匙、小吃攤等形象,還可以繪製成地面上的標線,在空間中穿針引「線」,「線」甚至「3D化」在城市空間的節點上轉變成實體街道家具,提供遊客及居民休憩聚集和傳遞地方資訊等功能。
「小西伴線」計畫希望強調出鄰里生活探索感與商業街氛圍共構的特色空間環境,用「線」這個元素,從已經邁入歷史的布業文化出發,期待能承先啟後,將原本小西商圈中無形且分散的點,串聯為「有形」且「連續」的生活空間,也為旅人引路,帶人們認識這裡的歷史與故事。
本屆台灣設計展的「商圈行」,是首次呈現全台7個商圈成果的展覽。由黑生起司協助操刀,命名「spot! spot! 走遊圈」,期待以展出發,引觀者入小西商圈親身走動,看見小西獨有的人文風景與走逛樂趣。本篇專訪黑生起司執行長楊志偉和創意總監陳如薇,分享他們本次在小西商圈的各種體驗心得!
- 展覽主視覺既像是遊走的痕跡,也想表現出商圈是都市的心臟、點與點相連的脈動感。
商圈是凝聚地方文化、美味、人情味的所在
Q:你們如何看待商圈的魅力與影響力?
楊志偉(以下簡稱CAM):以前的生活裡,白天有商店,晚上則是夜市,商圈算是一個蠻新的定義,從白天、晚上到深夜都有營運。我對商圈的第一印象就是「人聚集的地方」,或是「有商業模式的區域」;商圈也是隨著時代演變而出現的,它是個隨時可以去看看,讓人感到輕鬆、沒有壓力的場域。
陳如薇(以下簡稱Vii):商圈是能代表在地特徵的場域,大多會有許多魅力店家在其中,形成商圈特色。我覺得商圈是種凝聚力,標的性也很清楚,大家會特別去那裡找東西,有目的性地去走訪,滿足渴望。
呈現地方獨有DNA,是商圈脈動的真正初衷
Q:當設計力要介入地方商圈,你們覺得有哪些挑戰?
Vii:這個展要談到的不只有小西商圈,也介紹了許多近幾年藉由設計導入商圈的案例,與探討延伸內容。今年是首次在台灣設計展裡有商圈主題展,我想到之前經手過的波光市集,那時邀請了十個建築團隊把小吃攤搬進波光的豪宅建築裡,在這個場域轉換的過程中,無論是動線、攤位尺寸或是呈現,各方面都能看見「如果沒有設計的介入是很辛苦的」,所以設計師的角色即是擔任這些攤位老闆與環境場域的橋樑,我們用軟性的方式去軟化中間的所有差異。
設計介入在地商圈,我們依然要去保有其特殊性,並且建立識別性。再來是面對人潮進入商圈後,會有一個適應期:當這些商圈的業主初期接觸到新的設計時,他們的心情可能是充滿懷疑並複雜的,畢竟他們有對生意上的考慮與在乎。當人潮與錢潮都來了,客人都對這些店家抱持肯定時,他們才會進一步認可設計力介入帶來的改變與價值。
- 小西商圈:串連布業文化的「線」從地面上漂浮了起來,變成高高低低的椅子、地圖和指標。
Q:「spot! spot! 走遊圈」除了展覽,還有其他的任務嗎?
CAM:這個展覽並非只是介紹商圈,而是分享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的細節,與其為地方商圈帶來的獨特價值。小西商圈參與商圈美學計畫已有2年,在設研院與不同設計團隊的努力之下,從街道傢俱設計、示範店面的改造,到商品與服務流程的重塑,慢慢讓這些店家更願意投入這個計畫,以及對商圈未來有更多想像。塑造出商圈的獨有特色,像是小西伴線(品牌識別)和吉祥物錢鼠⋯⋯這些呈現都是希望保持在地獨有的DNA,而不是讓每個商圈變成制式的連鎖品牌。
- 吉祥物「錢鼠」富裕繁榮的意象也存在居民的生活中已久,因此新的品牌識別利用布業文化中的「「錢鼠」,長長的尾巴捲成圓圓的錢幣,帶領旅人進入小西巷內尋寶。
來都來了,請務必親自走遊,採集你與小西的獨家記憶
Q:如何透過這個展,開啟觀者的小西商圈之旅呢?
CAM:我們當初把展覽分成 I(資訊)和E(體驗),I像是建立一個設計系統,我們運用設計語言,包含展覽命名、符號和用色,帶領觀者有初步的了解。透過這樣的手法,讓觀者能夠輕鬆地去認識商圈美學計畫。I和E就像解構走逛商圈的方式,再把這樣的方式延續到展場敘事中,透過體驗設計帶領觀者與展覽交流。
Vii:展覽像是一個觸發點,對在地人來說是喚起他們內心的感動,對外地訪客則是透過商圈脈動的資訊認識,看到商圈變遷的歷史與樣貌。照著我們設計的地貼走,用不同角度看這個所在,並感受展場高賓閣的的氛圍,並在最後「希望之圈」這區可以做互動,勾勒商圈未來想像。
歡迎觀者們以展覽作為起點,開啟小西商圈的走遊之旅。務必從高賓閣的窗口看出去,即是小西商圈最經典的十字路口,親自看看這個最具標誌性的打卡點。
- 馬路標線不僅呼應全新商圈品牌視覺,更提醒行經車輛注意行人安全。
-
小西商圈:透過前店後廠的空間分區設計,優化店家營業環境並提升消費體驗。
Q:希望大家在小西商圈不要錯過的體驗?
CAM/Vii:這次十多款小西商圈商家研發的創意新商品展出,這些商品背後都有精彩的故事;推薦試試劍玉造型冰淇淋或是財財佛雞蛋糕!
小西商圈沒有邊界,如果你從彰化火車站出發前往,建議一邊欣賞道路家具和精心安排的小西伴線識別圖示,跟著這些指引,每個人都能走出自己在小西商圈的獨家記憶。如果剛好有空,逛展、逛商圈外,也可走訪各家美味小吃及各式肉圓店,更別錯過各式工作坊與商圈發起的響應活動。
- 財財佛雞蛋糕造型取自彰化八卦山大佛,好吃又吸睛有趣。
- 進入展區的序幕——可以看到不同商家的親切招呼,與呈現他們的商品和笑容,和觀者拉近距離。
趁著秋高氣爽的十月,藉著本次台灣設計展來趟小西商圈走遊之旅,相信你不只能嚐到美味,還能親身感受商圈傳遞的故事,以及它正在邁向未來的動感魅力與彰化不變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