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COOL!揭開城市與產業的永續解方 專訪策展人同心圓製作張伊增、W春池計畫吳庭安 2024-10-31 展館快訊 文案編採統籌 / 方物研創 左為策展人同心圓製作張伊增、右為W春池計畫吳庭安 位在臺南市美術館二館最高點的4樓及5樓,陽光穿越透明玻璃灑落在南美春室,這個可以瞭望台南市景、本身就充滿循環永續理念的場域,也就是本屆台灣設計展循環設計「超COOL」展區。 當全球持續為淨零減碳做出努力的同時,台灣設計展在台南,也展現出一座城市之於永續行動的積極實踐,「台南是全國第一個將低碳城市治理入法的縣市;全台第一座負碳排的示範工廠也在台南;加上透過實施『陽光電城計畫』108年年減碳量約75萬噸,推動成果為全國第一。這些成果都顯示出在台南談淨零減碳、循環設計的代表性。」策展人同心圓製作張伊增開門見山地指出。 是誰讓地球逐漸升溫?透過全球大紀事讓觀者了解循環議題必要性,看台南如何打造永續秘方 當然,談及淨零減碳除了大數據之外,從每個人開始的行動也同樣重要。展覽極具巧思地在展區入口設置了互動按鈕,「你今天是搭什麼交通工具來的呢?」大大的提問,讓民眾用按鍵選擇,簡單的互動就開啟了民眾的帶入參與感。這樣簡明易懂的策展邏輯,也呈現在四大展區的主題上,「四大展區分別用why、who、what、how作為關鍵字,進一步帶出為什麼要做循環、超酷的循環企業是誰、多樣化的循環材料有哪些,以及最重要的,如何與日常生活連結?」策展人張伊增進一步說明。 為企業做出永續實踐的好示範 而這些豐富的展覽內容,也包括了台灣設計研究院產業前瞻組針對企業的輔導成果,「在台灣設計展中的循環設計展區,面對循環議題,也收到企業回應不知道該如何著手,我們希望透過輔導案做出些有示範性的benchmark;從去年開始,我們依據台南企業特性開始進行輔導。透過盤點企業產品製程環節,到協助橋接更多單位導入循環設計,一步步讓企業增進對循環設計的認知,進而觸發他們採取行動。」設研院產業前瞻組組長Vivian補充說明輔導方式。像是台南成功大學研發出的環保塗料「樂土」,就是將台灣水庫淤泥循環轉化為防壁癌、防水的建築材料,也透過設研院的橋接,應用在南美春室吧台,融入為日常中的生活場景。 材料循環再利用是循環經濟中重要環節,走入循環經濟的最起點,轉動分子新生命 從材料開始。邁向循環經濟 在展場中,同心圓製作張伊增以透明櫃體裝載循環原料,上方桌面則展示導入循環設計概念後製成的產品,由下而上,從原料到成品一目瞭然地對應呈現,展現臺南在綠色經濟的創新、拉近循環與日常的距離。展出包括:億薈塑膠、華美光學與好說設計合作,使用廢棄漁網做出第一副100%單一材質的可回收再造模組化鏡架「Hibāng友漁眼鏡」;澄茂企業將國防軍艦製造用的不鏽鋼餘料再製,做成頗具設計感的餐盤與花器,因為餘料量大也讓循環設計出的餐盤具備規模經濟;以及,全台最大的檸檬加工廠永大企業,將檸檬渣轉化成可100%降解的生分材之包材、或現在各國時尚品牌最夯的,採用天然纖維的材料,如鳳梨葉纖維、香蕉莖纖維,也透過專用機的設計開發,讓創新材料的量產成為可能。或從服務設計的角度思考新的永續商業或服務模式,如奇美醫院等具示範性案例。在多樣化的循環材料區中,更是一口氣展示出近100種可循環再利用的材料。縱覽眼前豐富的循環材料,在循環經濟中可對應到的內容相當多樣,為什麼特別強調「材料」這一元素呢?「的確,材料不是循環經濟的所有,它只是其中一部分。但當我們努力要將現行的經濟模式,從線性經濟轉為循環經濟時,材料本身的特性就相當重要,」W春池計畫吳庭安進一步詳細說明,「透過最末端的回收、再利用這樣子的補救方式,開始讓系統產生改變。接下來,就有機會轉移到循環經濟的運作模式!」 臺南超COOL的企業,從原料到家居產品的製程,開啟全新的綠色成長曲線 循環核心的「減量」、「再利用」、「重組」三種路徑,讓日常用品透過廢棄物、舊材質解構、重組賦予新生命 踏著光影前進,色彩斑斕的回收玻璃珠池搭配生意盎然的與採用回收科技棉結合的植栽,映入眼前的是「與土地共生」大型裝置。其植栽裝置概念由恆隆行「濾意」延伸,在繁忙生活中感受心靈寧靜之際,為生活找尋下一幕,為城市探尋各角落中下一個循環選擇的可能性。因此,來到臺南,結合在地產業的循環材質,以「與土地共生」之姿煥然出嶄新面貌。 觀眾亦可在此體驗透明祭的糖度心理測驗,透過了解自己建立起與循環設計的共鳴,「我們希望透過親切易懂的模式,讓更多人體驗或有興趣了解循環設計。即使走出展場時,說不出一個專有名詞都沒關係,只要對於循環設計有所印象或概念,都是一種啟發。」穿越透亮的展區、瞭望台南市景,在循環永續的理念中,這座城市散發出也一股面對未來的光芒。 從土地到共生,坂茂大樹下的永續溫室